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上篇文章中番茄妈给大家讲了牛奶的营养,不知道您是否有疑问:喝什么样的奶更好?怎么喝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呢?
有研究发现,牛奶的营养价值,仅发生在没有经过热处理时。对儿童而言,经过高温热处理后的牛奶(85°C),营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那我们是不是直接喝生牛乳就行了?
在欧美,近年来很盛行喝原奶,也就是没有经过杀菌的奶,但是这个食品安全的风险实在大。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从1993年到2012年十年间,共发生127起与原料奶或原料奶产品相关的暴发。这导致了1,909例疾病和144例住院治疗。
可见,
为减少微生物污染,牛奶在加工过程会经历
但是,在更好保留牛奶中免疫相关因子和牛奶食用安全性之间,必须要寻求一个平衡点,那就是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加热时间、尽可能低的温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
而
各个国家对于牛奶的推荐摄入量都不一样。
美国建议国民每天喝3杯牛奶(一杯牛奶约为200-250ml),也就是600--750ml。这个量比我们国家的推荐摄入量(300ml)整整高出1倍还多,差距是很惊人的。
和美国持平的也有很多国家,比如瑞士、智利、土耳其都是建议喝600ml;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更甚,建议喝750ml;
法国和芬兰相对少一些,分别是450ml和500ml。
有人说,欧美人群天然对牛奶耐受,消费量和推荐量高是正常的。
可是你知道吗?早期欧洲人喝牛奶也是大多不耐受的。直到大约7500年前居住在巴尔干中部和欧洲中部之间的地区的奶农遗传基因发生改变,他们的体内才有了能够消化乳糖的酶。有研究者把这归功于奶业文化的流行。
到今天,欧美人群因为从小饮用牛奶的习惯而获得了更多更好的营养供给。相对于来讲,亚洲人群就显得纤弱了一些。亚洲人群对牛奶的消费到现在依然是个问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推荐摄入量基本在300ml。
而这个摄入量,大多国人依然还远远达不到。据来自于中国的一项大型追踪调查研究发现:
更令人惊讶的是,貌似乳类的消费更多的来自于城市人群,农村成人乳类的消费几乎为零。
如果仔细深究,我国牛奶摄入量如此低,一方面和知识水平、营养学素养有关;一方面也和我国很多人缺乏乳糖酶有一定相关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乳糖不耐受了。
乳糖不耐受的人是不是天生注定要远离牛奶呢?
调查显示,我国3-5岁、7-8岁、11-13岁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5%、87.6%、87.8%,但是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29.0%。由此可见,
可以尝试这几种做法:
参考资料:
[3]不同热处理牛乳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的差异表达分析.陈静廷,2014.
[4]《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著.